当明成祖朱棣身处绝境,确实需要宁王8万兵马(尤其是朵颜三卫)的时候,朱棣可能真的是想要和宁王朱权平分天下,并许诺“事成中分天下”,因为这是形势所逼,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。
但是当朱棣真正夺得天下以后,他是不可能履行诺言的,因为这不是财富,也不是什么物件,而是天下和皇权啊!怎么可能和别人平分?自古以来,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,父子兄弟相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,因为这个太具有诱惑力了。建文帝时期,朱允炆刚登基不久就想要削藩,他怕叔叔和兄弟们造反,怕自己的帝位受到威胁。朱棣也是如此,他是通过靖难(其实也是造反)夺得了皇位,当然也怕其他藩王也仿效自己,所以朱棣也是极力主张和施行削藩。
这时候别说朱棣履行承诺和宁王平分天下,不削掉宁王的藩,不杀他就已经是“仁至义尽”了。有了天下,有了权力,就可以为所欲为,这时候的兄弟和承诺又算的了什么?朱棣靖难成功夺得天下后,他早就把当初对宁王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,并开始好好“安置”宁王。宁王也不傻,他是断然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当初的承诺,因为他还想多活几年。于是宁王向朱棣请求交出兵权,也不去北方了,只想到苏州安享晚年。朱棣可没那么好说话,你想去苏州就去苏州吗?不行!
宁王在南昌很快就被告发,说他用巫术害人,还诽谤他人,朱棣派人秘密严查此事,但由于没有真凭实据,此事也就不了了之。
宁王从此更加小心谨慎,并全心投入到文学、戏剧和道教中,并在这些领域有不俗的造诣,最终宁王在忧郁和担惊受怕中死去。
说起来宁王也算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比较厉害的一个角色,以谋略见长,而且也很有野心,但是被强行发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当然很不高兴。为了活命,性格强硬的宁王也只能忍气吞声。但是他心中抵抗的情绪一直在膨胀,并将它延续给了子孙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