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这个名字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。诸葛亮未出道前,无论是在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还是《三国演义》中,都曾提到诸葛亮自比乐毅,认为自己有乐毅之将才,那么乐毅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
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手下的将领。曾率兵攻取中山,因功被封在灵寿,乐羊死后,葬于灵寿,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。中山复国后,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。
战国著名将军乐毅,很多人并不了解,大多数听过这个名字的,都是上学时学的陈寿写的《隆中对》,其中开头一句描述诸葛亮的志向的话: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。
当时的赵国是强国,曾有人举荐乐毅出来做官,但他审视了一下赵国朝政,认为赵国正处于宫廷内乱之中。觉得还是别在赵国当官比较安全,一不小心就有杀身之祸。
他赶去投奔魏国,魏王当然知道乐毅并非浪得虚名,但也只给了他一个闲职。乐毅为此怏怏不乐,因为他的心中还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!
就在此时,北方的燕国因为执政问题国内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。因而燕昭王一心想报齐国杀父破国之仇,但是奈何国力不及齐国,不敢轻举妄动,于是他降低身份大举招贤纳士以增强国力。
乐毅是燕国著名军事家,他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,因此身为将门之后的乐毅也不辜负长辈的期望,成长为了善用兵法,能文能武之人。
由于乐毅素有贤才,好兵法,非常受赵人器重,赵武灵王时期发生沙丘之乱以后,乐毅离开赵国,投奔燕国。
乐毅也不辜负燕昭王的信任,辅佐燕昭王将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。曾经联合韩国、赵国、魏国等五个国家攻打齐国,在半年之内接连攻下齐国70余座城市,还包括齐国首都临淄,并因此战而闻名天下。
一个怀才不遇又心比天高的年轻人,碰到一个求贤若渴又苦大仇深的老板,二人一下碰出火花。乐毅也不再管自己魏国使者的身份,成为燕昭王的宰相。
到现在看来,乐毅的择主观念和诸葛亮也很像,没有选择实力强的,而是一个能展平生所学的舞台,一个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的明君。
提起“羽扇纶巾”这个词,大家首先想到的历史人物是谁?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,想到的都是诸葛亮,毕竟这么多年过来,各种影视剧版本中出现的诸葛亮都是这一形象,似乎“羽扇纶巾”已经成了诸葛亮的代名……
诸葛亮不管走到哪里,都是端坐四轮车上,手中都握着一把“鹅毛扇”,很多人也很好奇,这“鹅毛扇”究竟是什么来头,诸葛亮为什么独独对它情有独钟呢?关于这鹅毛扇的来历,民间有很多种版本的神奇的传……
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,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?先说说诸葛亮的出生地。秦朝将中国分三十六郡,琅琊郡为其一,郡治琅琊县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青岛琅琊镇。…
三国中有那么多的人物都有确切的身高描写,如果把他们的身高按照现在的长度单位来换算一下:诸葛亮身长八尺,一尺等于三十三厘米,八乘以三十三等于二百六十四厘米,换算过来就是2.64米。…
相较于知名度,赵王朱高燧显然不如他的两个哥哥明仁宗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,历史上的朱高燧声名不显,要不是最近热播的《大明风华》,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位心思缜密的赵王爷。…
朱耷(1626年—约1705年),原名朱统,字刃庵,号八大山人、雪个、个山、人屋、道朗等,出家时释名传綮,汉族,江西南昌人。明末清初画家,中国画一代宗师。明遗民。…
神气扬扬(趾高气扬),说明他心浮气躁不安稳。”事成与不成,心态稳与不稳,总是有些人能看出端倪的,后世明朝时,王阳明巡抚南、赣、汀、漳等处,同乡好友王思舆对别人说:“阳明此行,必立事功。”……
殊途同归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两条道路会交汇到同一个地方。殊途就是指不同的方向和时间点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说是“从不同的道路回到同一个地方”。殊途同归是指我们在探索新事物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……
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,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。宋光宗,名赵停(公元1147——1200年),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。公元11对年,孝宗立他为皇太子,任临安府尹。公元1187年10月受……
“杀青”表示一件事情快完成了,就是说这件事情要“杀青”了。“杀青”一般有两种表达意思。表示文章、著作、作品完成了前期的写作工作,开始进入到后期定稿或制作阶段了。我们知道“汗青”是指古人在……
其实不然,现在我们见到的酒有红、白、黄,也很难见到绿酒,但在古代,还真的有绿色的酒。下面,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绿色的酒。…
“沆瀣一气”,正确读法为:hàngxièyīqì,其中“沆瀣(hàngxiè)”人们不是很熟悉。这个成语毫无疑问也是来自于历史典故,它最早出自于宋代钱易的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:“乾符二年,……